和田玉籽料的老与新判断可从以下方面综合分析:
1. 皮色特征
- 老料皮色自然,常见铁锈红、洒金皮或秋梨皮,过渡柔和,与玉肉结合紧密。
- 新料皮色可能浮于表面,染色或人工做旧痕迹明显,颜色生硬,常见化学染料残留。
2. 玉质结构
- 老料结构细腻,透光观察呈毛毡状交织结构,油性足,久盘后光泽温润。
- 新料结构较松散,部分可见颗粒感,油性差,需人工上蜡提升光泽。
3. 毛孔形态
- 老料毛孔分布不均,大小深浅自然,长期冲刷形成"指甲纹"或"月牙痕"。
- 新料毛孔机械喷砂痕迹明显,排列过于规则,或人工酸蚀导致毛孔呆板。
4. 沁色过渡
- 老料沁色由外向内渗透,有层次感,常见水草沁或钉子沁。
- 新料沁色突兀,边界清晰,可能为高压注色所致。
5. 包浆状态
- 老料表面有氧化层,手感滑腻,盘玩后包浆厚重。
- 新料缺乏自然包浆,部分做旧者用油渍模仿,易有粘腻感。
6. 密度与硬度
- 老料因矿物结构紧密,密度较高,小刀刻划无痕。
- 新料可能含杂质或结构疏松,硬度偏低。
7. 声音测试
- 老料敲击声清脆悠长,如金属共鸣。
- 新料声音沉闷短促,尤其注胶料有"闷响"。
8. 荧光反应
- 天然老料紫外灯下无荧光。
- 部分新料因充填处理会显示蓝白色荧光。
9. 裂隙特征
- 老料裂隙中常见次生矿物沉积,颜色由深至浅。
- 新料裂隙干净或填充物颜色鲜艳。
10. 历史痕迹
- 传世老料边缘有自然磨损,棱角圆滑。
- 新料切割痕明显,棱角锋利。
补充知识:籽料形成需经历数万年冰川搬运与河水冲刷,新开采的"生料"需放置多年才能达到老熟状态。目前市场常见用山料滚磨冒充籽料,或青海料、俄料染色做旧。专业鉴定需结合红外光谱、拉曼光谱等仪器分析。收藏时建议观察实物细节,避免仅凭证书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