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首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以下是关于和田玉珠宝手镯的专业解析:
一、材质分类
1. 山料:开采自昆仑山脉原生矿,棱角分明,质地较粗,需经打磨抛光。
2. 山流水料:经短暂流水冲刷,表面较光滑,细腻度优于山料。
3. 籽料:产于河床,经千万年冲刷形成鹅卵石状,油润度高,常带天然皮色(如枣红皮、洒金皮),是顶级手镯原料。
4. 戈壁料:暴露于戈壁滩,经风沙磨砺,表面有独特风化纹,硬度较高。
二、颜色体系
白玉:以羊脂白为,温润如凝脂,透闪石含量达99%以上。
青玉:从淡青到深青,质地致密,适合雕琢厚重器型。
碧玉:含铬元素致色,常见菠菜绿、鸭蛋青,需注意黑点杂质。
黄玉:稀有品种,黄色由铁元素导致,分栗子黄、蜜蜡黄等。
墨玉:石墨浸染形成,全墨少见,多为聚墨或点墨。
糖玉:氧化铁渗透形成的红糖色,常用于俏雕。
三、工艺要点
1. 选料:避开绺裂、水线、棉絮,需强光透射检查。
2. 切割:沿玉石自然纹理取料,损耗率超60%,镯坯需保留7-10mm厚度。
3. 形制:分福镯(正圆形)、平安镯(内平外圆)、贵妃镯(椭圆形)等,其中55등圈口为标准尺寸。
4. 抛光:分亚光(凸显玉质)、高光(增强亮度),新疆本地多采用羊皮手工抛光。
四、鉴定特征
Other species needing careful differentiation:
俄料:结构较松,白色中带瓷感。
韩料:蜡质光泽明显,多青黄色调。
青海料:水线特征明显,透明度偏高。
Certificate indicating criteria:
折射率:1.60-1.61(点测法)。
密度:2.95-3.17g/cm³。
五、文化价值
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起,和田玉即为权力象征。《周礼》记载"以玉作六器,礼天地四方",汉代金缕玉衣使用和田玉片4000余块。明清时期,苏州专诸巷玉雕作坊制作的和田玉器为宫廷御用。
六、市场现状
顶级籽料手镯克价超万元,且需警惕:
1. 染色处理:利用化学药剂仿制籽料皮色,紫外线灯下可见荧光反应。
2. 滚筒料:将山料机械打磨冒充籽料,无天然毛孔特征。
3. 合成材料:玻璃或方玉仿制品,可见气泡、流纹。
七、保养方法
1. 避免接触香水、洗洁精等化学制剂。
2. 长期不佩戴时涂抹矿物油密封保存。3. 定期用羊皮布擦拭保持油性,忌超声波清洗。
和田玉手镯承载着"以玉比德"的儒家思想,其选购需结合"润、凝、细、腻"四大标准,建议通过权威机构(如NGTC)复检确保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