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石的比重或密度因其种类和成分差异而显著不同,主要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:
1. 硬玉(翡翠)
- 密度范围:3.30—3.38 g/cm³,一般以3.33 g/cm³为常见值。
- 硬玉主要由钠铝硅酸盐矿物组成,致密结构和高硬度(莫氏6.5—7)使其比重较高,质地细腻的翡翠通常密度更接近上限。
2. 软玉(和田玉、岫玉等)
- 和田玉:密度2.90—3.10 g/cm³,以透闪石为主,新疆和田玉中优质白玉可达3.0 g/cm³以上。
- 岫玉:密度2.40—2.80 g/cm³(蛇纹石玉),明显低于和田玉,是区分两者的重要指标。
- 其他软玉如独山玉密度2.70—3.09 g/cm³,含多种矿物导致波动较大。
3. 测试方法
- 静水称重法:通过阿基米德原理,用电子天平测量玉石在空气与水中的重量差计算密度。
- 重液法:使用二碘甲烷(密度3.33 g/cm³)或克列里奇液,观察悬浮状态判断玉石密度区间。
4. 密度对鉴定的意义
- 仿制品(如玻璃或石英岩)密度通常低于天然玉石,玻璃约2.4—2.6 g/cm³,而染色大理岩仅2.7 g/cm³左右。
- 若翡翠检测值低于3.25 g/cm³,需警惕注胶处理(B货翡翠因充填树脂导致密度下降)。
5. 特殊品种的密度差异
- 墨翠:因含钠铬辉石,密度可高达3.40 g/cm³以上。
- 水沫玉:钠长石玉,密度仅2.60—2.63 g/cm³,与翡翠易混淆但比重明显偏低。
玉石的密度与矿物组合、结晶程度密切相关,是鉴别真伪和品质的重要参数,但需结合折射率、红外光谱等数据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