翡翠真假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:
1. 观察颜色和光泽
- 天然翡翠颜色自然柔和,分布不均匀,常见色根(颜色由深到浅的过渡)。假翡翠颜色鲜艳但呆板,常呈网状或块状分布。
- 天然翡翠呈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,抛光面细腻;B货或C货翡翠光泽较弱,可能呈现蜡状或树脂光泽。
2. 检查结构
- 天然翡翠在放大镜下可见纤维交织结构(“翠性”或“苍蝇翅”),颗粒感明显。
- 注胶处理的B货翡翠结构松散,表面可能有酸蚀网纹或充胶裂隙。
3. 密度和硬度测试
- 天然翡翠密度(3.30-3.36 g/cm³)较高,掂重有压手感;玻璃或塑料仿品较轻。
- 翡翠莫氏硬度为6.5-7,可划过普通玻璃,但需注意避免损伤样品。
4. 紫外荧光反应
- 天然翡翠多数无荧光反应,B货可能因注胶在紫外灯下显示蓝白色荧光。
5. 折射率检测
- 使用折射仪测量,天然翡翠折射率约为1.66,明显高于多数仿品(如石英岩1.54)。
6. 红外光谱分析
- 专业鉴定中,红外光谱可检测是否含有机充填物(B货特征峰约2870 cm⁻¹、2920 cm⁻¹)。
7. 证书验证
- 正规检测机构(如NGTC)出具的证书可查编号,注意确认检测结论是否为“天然翡翠”(A货)。
扩展知识:
处理方式分类:A货(天然)、B货(酸洗充胶)、C货(染色)、B+C货(酸洗+染色)。
仿品鉴别:水沫子(钠长石)轻且折射率低;岫玉(蛇纹石)硬度低;马来玉实为染色石英岩。
产地特征:缅甸翡翠品质最佳,危地马拉料多偏灰绿且杂质较多。
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高价翡翠时选择正规渠道,并要求附专业检测证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