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别邮票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,包括历史背景、版式特征、印刷工艺、纸张材质等。以下是具体方法:
1. 历史时间范围
邮票特指1967年4月20日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邮票,共19套80枚(俗称“文”字邮票)。所有邮票均无志号(如“纪”“特”),仅标注“中国人民邮政”及面值。超出此时间范围的邮票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邮票。
2. 主题与图文特征
- 政治色彩浓厚:图案多围绕毛主席语录、肖像(如《毛主席万岁》《毛主席诗词》)、工农兵形象、革命口号(如“全国山河一片红”)。
- 设计风格:画面简洁鲜明,红色为主色调,常用向日葵、红旗、红太阳等符号化元素。
3. 印刷与纸张
- 印刷工艺:多为影写版(北京邮票厂承印),部分采用雕刻版(如文7《毛主席诗词》),线条细腻,色彩层次丰富。
- 纸质差异:早期纸张较厚且无荧光,背面略显粗糙;后期部分邮票使用带有荧光纤维的纸张(需紫外线灯检测)。
4. 版别与细节差异
- 齿孔:多数为11.5度,但存在变异(如文10《毛主席最新指示》有11度和11.5度两种)。
- 水印:通常无水印,但文2《毛主席万岁》个别批次带有“中国邮政”满版水印(罕见)。
5. 邮戳与使用痕迹
真品自然盖销邮戳的油墨渗透与纸张老化吻合,而假票邮戳多为后期加盖,油墨浮于表面。注意观察邮戳时间是否与发行期匹配。
6. 市场常见造假手段
- 翻印票:图案模糊、色彩失真,缺乏影写版特有的网点渐变效果。
- 假盖销票:仿制邮戳边缘生硬,无自然磨损。
- 修补票:齿孔或边纸经人为修复(紫外线下可见胶水痕迹)。
7. 权威鉴定工具
参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》(官方版)或使用专业放大镜、紫外线灯检测荧光反应。高价珍品(如“全国山河一片红”)建议通过专业机构鉴定。
补充知识:部分邮票因政治原因撤销发行(如“大一片红”),存世量极少,市场所见多为仿品。真品背面胶质自然氧化泛黄,而新仿品胶面常过于均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