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玉打灯后观察到细纹,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及专业分析:
1. 天然结构特征
和田玉属透闪石矿物集合体,打灯可见的细纹可能是天然形成的结构特征:
水线:定向排列的透闪石纤维造成的半透明线状带,硬度略高于周边玉质,常见于青海料,俄料中也可能出现。成因与成玉阶段的地质应力作用有关。
解理纹:透闪石矿物解理面导致的断续细纹,通常呈不规则分布,在强光下会显现反射闪光。
2. 次生裂隙
绺裂:原生矿受力产生的微小裂隙,可能被后期矿物质浸染填补。打灯时表现为光线阻隔或散射,若纹理边缘有氧化铁等沁色,则属老裂。
愈合裂隙:地质过程中经热液充填愈合的裂纹,可见包裹体或颜色过渡,需与人工注胶处理(B货)区分。
3. 加工或保养不当
机械应力纹:切割、雕刻过程中工具振动引发的浅表裂纹,多集中于雕件阴刻线底部。
失水性裂纹:长期干燥环境导致玉料脱水,内部结构收缩产生细纹,常见于未定期养护的成品。
扩展知识:
鉴定要点:天然纹理多伴随柔和过渡,人工处理裂隙常有蜡质光泽或紫外荧光反应。
价值影响:顶级籽料的水线通常不影响价值,但贯通的绺裂会显著降低品级。新疆且末料的糖色部分常见细密网状纹,属区域性特征。
养护建议:定期用白茶油保养可减缓裂隙扩展,避免温差骤变。高频声波清洗可能加剧原有微裂。
建议通过折射仪、红外光谱等设备进一步分析纹理性质,必要时由专业机构出具检测证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