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币泉货是哪个朝代的
在中国悠久的货币发展史中,泉货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称谓。要准确回答“古币泉货是哪个朝代的”这一问题,首先需明确“泉货”并非特指某一朝代铸造的单一币种,而是钱币的一个雅称,其使用贯穿多个历史时期。本文将从“泉货”的由来、核心朝代及其代表性钱币,以及相关的扩展知识进行专业阐述。
一、“泉货”称谓的由来
“泉货”一词,源于古人对货币流通不息的美好寓意。“泉”取“源源不断、流通四方”之意,与“钱”字相通。早在先秦时期的《周礼》中便有“泉府”一职,掌管市肆税收与借贷事务。因此,“泉货”是对货币的一种雅称,尤其在两汉时期及以后,在文人雅士和金石学家的著作中,“泉货”常被用来泛指历朝历代的古钱币。将“泉货”理解为某个特定朝代的钱币是一种常见的误区,它更是一个涵盖性的术语。
二、与“泉货”关联最密切的核心朝代——新朝
虽然“泉货”是钱的通称,但在浩如烟海的古钱币中,确有一枚以其为名的实物货币,这便是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造的“货泉”。王莽在位期间(公元9年-23年)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币制改革,其钱币以工艺精湛、文字秀美、品类繁多而著称于世,“货泉”是其最后一次改革(天凤元年,公元14年)后铸造并流通的主要钱币之一。因此,当人们探究“泉货”具体指哪一朝代的货币时,最直接的答案便是新朝。
下表梳理了王莽第四次币制改革后推出的主要钱币类型,其中“货泉”是核心流通币:
钱币名称 | 材质 | 简介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货泉 | 青铜 | 天凤元年始铸,为主要流通货币。钱文为悬针篆,秀丽纤细。 | 存世量较大,版别繁多。 |
货布 | 青铜 | 与货泉并行,一枚货布可兑换二十五枚货泉。造型古朴,为后世所称道。 | 非主流小额辅币,艺术价值高。 |
布泉 | 青铜 | 钱文作“布泉”,有内外郭,制作精整。 | 具体用途学界有不同观点。 |
国宝金匮直万 | 青铜 | 上部为方孔圆钱形,下部为方形,钱文“国宝金匮直万”。 | 疑似兑换凭证,非流通币,极罕见。 |
三、“货泉”钱币的专业数据分析
“货泉”钱作为新朝的代表性货币,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版别和数据特征,是钱币学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。
特征项目 | 详细数据与描述 |
---|---|
铸造时间 | 始铸于天凤元年(公元14年),沿用至东汉初年。 |
钱文书法 | 悬针篆,为王莽币的典型风格,笔画纤细如悬针。 |
常规尺寸 | 直径一般在2.2厘米至2.3厘米之间。 |
常规重量 | 约2.5克至3.5克(初期标准较高,后期渐轻)。 |
钱体特征 | 多为面背具内外郭,穿口多为广穿。 |
主要版别 | 包括“星月纹”、“面四决”、“背四出”、“传形”等多种版式。 |
四、扩展知识:其他朝代的“泉”字币与钱币学
除了新朝的“货泉”,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朝代铸造过带“泉”字的钱币,它们共同丰富了“泉货”的内涵。例如:
1. 北周时期的“布泉”,铸造于武帝保定元年(561年),钱文玉箸篆,书法浑厚有力,与王莽的“布泉”不同,是另一枚著名的古泉。
2. 唐代及以后,“泉”作为钱的雅称被广泛使用。收藏和研究古钱币的学问被称为“泉学”,研究者和收藏家被称为“泉友”或“泉学家”。清代李佐贤的《古泉汇》便是集大成的泉学著作。
3.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,自秦半两、汉五铢以来,直至清朝的方孔圆钱,都可以被称为“古泉”或“泉货”。
结论
综上所述,“古币泉货”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。在广义上,它是所有古代钱币的雅称,其文化意蕴源远流长;在狭义上,它特指新朝王莽天凤年间铸造的“货泉”钱。王莽的“货泉”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、精美的铸造工艺和丰富的版别种类,成为了中国钱币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也是“泉货”最具代表性的实物载体。因此,探寻泉货的朝代,既要了解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广度,也要认识其作为具体文物的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