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作为中国玉器产业的重要中心,孕育了许多技艺精湛的玉器雕刻大师,他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,形成了独特的“广作”玉雕风格。以下是几位代表性人物及相关知识扩展:
1. 高兆华(国家级非遗传承人)
从事玉雕50余年,擅长“俏色巧雕”,作品《日月同辉》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。他主张“因材施艺”,注重利用翡翠的天然色泽与纹理,代表作《海底世界》通过分层雕琢展现立体生态。
*技术特点*:独创“镂空链雕”技法,能在单块玉料上雕出活动链条,成品率不足5%,体现极致工艺。
2. 余其泽(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)
专攻翡翠人物雕刻,尤其以佛教造像见长。作品《千手观音》运用高浮雕与透雕结合,衣纹细节达发丝级精度。提出“三度空间”理论,强调从不同视角呈现玉雕的立体感。
*行业贡献*:创办广州首个玉雕艺术家工作室联盟,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。
3. 梁容区(“南派玉雕”代表人物)
以雕刻花鸟件著称,独创“丝毛雕”技法,用0.1mm刻刀雕出禽鸟羽毛的蓬松质感。作品《百鸟朝凤》耗时3年,运用13种不同刀法表现鸟类神态。
*材质创新*:率先使用水沫玉等新兴材料,拓展创作边界。
4. 工艺流派特征
- 镂雕技术:广州玉雕以多层镂空著称,可穿透10层玉料,代表作《通雕龙虾笼》含32个活动环。
- 镶嵌工艺:结合广彩珐琅技法,发展出“金镶玉”系列,香港拍卖会单件拍出280万港元。
- 设计革新:引入3D建模辅助设计,使传统“山子雕”实现微米级误差控制。
5. 行业现状
广州华林玉器街聚集200余位持证玉雕师,年产值超20亿。年轻一代开始尝试赛博朋克风格玉雕,如将翡翠与钛金属结合。暨南大学珠宝研究所数据显示,广作玉雕在东南亚市场溢价率达300%。
广州玉雕大师群体正通过“非遗+数字技术”转型,近年开发的AR玉雕鉴赏系统已获国家专利,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活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