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绿松石的鉴别特征及扩展知识
1. 颜色异常
天然绿松石颜色多为蓝绿色,分布不均匀,常见铁线或色斑。假绿松石颜色过于均匀或艳丽,常见人工染色的痕迹(如染料聚集在裂隙处)。某些仿制品会用染色玉髓、玻璃或塑料,颜色呈现不自然的荧光感。
2. 质地与光泽
天然绿松石质地细腻但常有孔隙,光泽温润(蜡状至玻璃光泽)。假货可能过于光滑(如玻璃或树脂仿制),或带塑料感的哑光。注胶处理的绿松石表面可能有胶质光泽,热针接触会释放异味。
3. 铁线特征
天然铁线呈不规则网状,粗细不一,内嵌矿物感强。假绿松石的铁线多为人工绘制或灌注,线条生硬,边缘过于整齐,甚至可用放大镜观察到颜料颗粒。
4. 密度与硬度
天然绿松石密度较低(2.6-2.9),硬度适中(5-6)。塑料或树脂仿制品手感轻飘,玻璃仿制品则偏重。某些合成材料(如吉尔森绿松石)硬度接近真品,但结构过于均匀。
5. 吸水性与热反应
绿松石具吸水性,滴水上会缓慢吸收;注胶或塑料仿制品则不吸水。用热针靠近(非接触)假货可能释放刺鼻化学气味。
6. 紫外线荧光
部分天然绿松石在紫外线下微弱荧光,而注胶或染色品可能呈现强荧光(如环氧树脂的蓝白光)。
7. 价格与产地
低价“绿松石”需警惕,尤其标注“优化”但无说明的产品。湖北、安徽为国内主要产区,国外以伊朗、美国为优。若号称“埃及绿松石”等罕见产地却低价,多为仿品。
扩展知识
合成技术:吉尔森法合成的绿松石成分与天然相近,但显微结构无天然孔隙。
染色材料:常见仿冒基体包括菱镁矿(染色后称“白松石”)、羟硅硼钙石(俗称“白纹石”)。
文化背景:藏式“老绿松石”多为天然,但需警惕做旧处理(酸蚀+烟熏伪造包浆)。
鉴别需综合多项特征,必要时送检光谱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