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皮木那翡翠原石打灯的观察要点与技巧
1. 皮壳特征分析
白皮木那场口的翡翠原石皮壳通常呈白色或黄白色,沙粒细腻均匀,打灯时需先观察皮壳的紧实度和沙粒分布。皮壳较薄且均匀的原石,打灯时透光性较好,可能内部种质较老;若皮壳松散或沙粒粗糙,则可能存在裂绺或种嫩的风险。
2. 打灯光色判断种水
- 白光灯:用于观察翡翠的种水和结构。光线穿透性强时,若内部呈现均匀的透明或半透明状态,且光线扩散柔和(如冰糖光),说明种老水足;若光线发散模糊或边缘灰暗,则种嫩或棉裂较多。
- 黄光灯:更适合观察色料。木那原石的绿色通常为淡阳绿或甜绿,打黄光可增强绿色的显色度,但需注意避免光线误导导致误判。
3. 雾层与棉絮的辨识
木那场口常见白雾或黄雾层,打灯时若皮壳下有均匀雾层(如薄白雾),常预示内部玉肉干净;若雾层浑浊或断续,需警惕杂质渗透。木那雪花棉是其特色,打灯可见细小棉点分布,但棉过多会影响透明度。
4. 裂绺与杂质检测
打灯时移动光源,观察光线是否被暗线或黑点阻断。横向裂绺表现为光线突然中断,纵向裂则可能延伸至内部。杂质(如黑藓)会吸收光线,形成局部暗影。
5. 光晕范围与种质关系
- 光晕扩散范围大且界限模糊(如10mm以上),通常为糯种或豆种。
- 光晕集中、边缘清晰且穿透深(如3-5mm),可能达冰种或高冰种。
- 木那“晴水”料打灯可见淡蓝绿色光晕,需结合皮壳厚度综合判断。
6. 实操注意事项
- 避免强光直射,倾斜45度角打灯可减少反光干扰。
- 多次变换打灯位置,避免单一角度遗漏暗裂或变种区域。
- 结合自然光观察原石底色,防止灯光下颜色失真。
木那场口原石以“内化”著称,但需警惕“皮肉不分”的案例。低海拔矿层的白皮料种水两极分化明显,打灯仅是辅助手段,最终需结合开窗或切割验证。经验积累和对比不同场区特征能显著提升判断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