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形似葡萄的玉石通常被称为“葡萄玛瑙”或“葡萄石”,是矿物集合体或天然宝玉石中的特殊形态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:
1. 葡萄玛瑙
属于玛瑙的一种,形成于火山岩空洞中,由二氧化硅胶体逐层沉积而成。其典型特征为球状或葡萄串状共生结构,表面多有颗粒状凸起,颜色丰富,常见紫红、翠绿、灰白等。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是著名产地,当地出产的葡萄玛瑙因历经亿万年风沙磨砺,质地细腻,具有独特的“老皮”包浆。
2. 葡萄石
一种硅酸盐矿物(化学式Ca₂Al(AlSi₃O₁₀)(OH)₂),因晶体常呈葡萄状、肾状集合体得名。优质葡萄石透明度高,呈嫩绿色,易被误认为翡翠。其成因与热液蚀变有关,我国河南、辽宁等地有产出。国际市场将浅绿色半透明的葡萄石归为宝石级材料。
3. 其他类似品种
- 绿龙晶:含纤维状结构的紫硅碱钙石,表面会形成葡萄状纹理。
- 异极矿:部分矿床中呈现葡萄状构造,呈现淡蓝色泽。
- 风化玛瑙:戈壁滩上的玛瑙经风蚀后形成类似葡萄的凹坑结构。
4. 形成原理与鉴别
葡萄状构造多源自矿物的胶体沉积或溶蚀再结晶。鉴定时需注意:
- 天然葡萄玛瑙的颗粒分布自然,人工仿制品往往过于规整。
- 葡萄石具有典型纤维放射状结构,放大镜下可见解理面闪光。
- 比重测试可区分葡萄石(2.8-2.9)与相似的水钙铝榴石(3.1-3.5)。
5. 文化寓意与应用
葡萄形态象征丰收与多子,清代《玉纪》中就有“玛瑙巧作葡萄绺”的记载。现代雕刻中常保留原石形态制作摆件,或切割成戒面镶嵌。需注意,市场上存在用树脂压制的仿葡萄玛瑙,购买时需索要正规鉴定证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