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郛之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一位颇具造诣的书法家,其主要艺术成就和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1. 学术与艺术背景
卫郛之(1900-1987)名崇升,字郛之,浙江桐乡人。早年师从晚清学者章太炎,在文字学、古典文学领域有深厚根基,其书法创作融入了金石学和碑帖研究的学术底蕴。20世纪30年代曾与于右任、沈尹默等交流书艺,参与推动碑帖融合的实践。
2. 书法风格特征
- 碑学根基:取法《张迁碑》《石门颂》等汉隶,线条厚拙古朴,结体方整中见险绝。
- 帖学意蕴:吸收二王、米芾笔法,行草书流畅而不失骨力,代表作《临米芾苕溪诗帖》可见其转化传统的功力。
- 篆隶影响:晚年探索篆隶笔意入行楷,形成"以碑立骨、以帖养韵"的个人面貌。
3. 教育与社会影响
长期执教于浙江美术学院(今中国美院),参与现代书法教育体系构建,提出"三阶段临摹法"(对临、意临、创变),影响至今。其学生群体在江浙书坛具有延续性影响。
4. 学术著作与理论贡献
著有《书法形学导论》《汉碑临习举要》等,强调书法形态学分析与实用书写结合,反对形式主义的"花瓶书法"。
5. 市场与收藏现状
作品多见于西泠印社拍卖会,2021年其1948年所作《隶书五言联》以28.75万元成交,显示市场对其学术型书风的认可。但因个人创作量少,存世作品多见于公立机构收藏。
需注意的是,卫郛之在公众知名度上不及同时代沙孟海、林散之等大家,但其在碑帖融合实践和书法教育现代化方面的贡献,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。其艺术价值随着近些年对20世纪书法史的重新梳理而愈发受到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