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华豫之门》作为一档知名的收藏类节目,多次涉及古钱币的鉴定与鉴赏。以下是中国古钱币的重要类别与扩展知识,供参考:
1. 先秦货币
- 贝币:商周时期以天然海贝为货币,后出现铜仿贝,如包金贝、铜贝。
- 刀币:流行于齐、燕等国,形似刀具,如齐刀铭文“齐法化”。
- 布币:源于农具“镈”,分空首布(魏、韩)与平首布(赵、楚),铭文多记地名。
- 圜钱:战国中晚期出现,圆形圆孔或方孔(如秦“半两”前身),为后世铜钱形制奠基。
2. 秦汉货币
- 秦半两:首次全国统一货币,方孔圆形,重十二铢,篆书“半两”。
- 汉五铢:汉武帝始铸,沿用700余年,标志重量货币向符号化转变。外郭防磨,内郭辨伪。
3. 唐代革新
- 开元通宝: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年)始铸,终结量名钱体系,开启“通宝”时代。书法为欧阳询所书,开创十进制(十钱为一两)。
4. 两宋繁荣
- 年号钱盛行:如“淳化元宝”含太宗御书真、行、草三体,徽宗“崇宁通宝”瘦金体为艺术巅峰。
- 交子与会子:世界最早纸币,源于四川商民汇票,南宋官方发行“会子”。
5. 辽金西夏异风
- 契丹文钱:如“天朝万顺”疑似辽代压胜钱,存世稀少。
- 西夏文钱:“福圣宝钱”为惠宗时期铸,见证西夏文字体系。
6. 明清机制
- 嘉靖通宝大钱:嘉靖年间云南铸,现存最大直径达57厘米,重41.5公斤,现藏会泽县博物馆。
- 光绪机制币:广东钱局引入西方技术,铸“光绪元宝”龙洋,成近代银元典范。
鉴定要点:
锈色:真锈层次分明,硬结于胎骨;伪锈浮松易剥。
文字:古币文字风格需符合时代特征,如王莽“悬针篆”纤细如针。
铜质:明代以前多青铜,清代黄铜为主,含锌量变化可辅助断代。
收藏建议:
关注区域性货币,如新疆“红钱”、西藏“桑松果木”,以及特殊载体如“镇库钱”“宫钱”。市场高价品需结合考古报告与谱录比对,避免近年高仿品。
古钱币是历史经济的实物见证,研究其铸造工艺、书法演变与流通背景,可深化对古代社会的理解。